中药百科

每天最少学一味中药--漏芦!

作者:河南省格得动物药业有限公司 日期:2018/3/9 11:47:06

概述

漏芦,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(Rhaponticum uni-florum(L.) DC.)或禹州漏芦(Echinps latifolius Tausch.)的根。春秋季采挖、晒干,切厚片,生,清热解毒,消痈肿,下乳汁。

图片


入药部位

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 (L.) DC. 的干燥根。


性味归经

【性味】

本经》:“味苦咸,寒。”

别录》:“大寒,无毒。”

本草正》:“味微咸,性寒,有小毒。”

【归经】

入胃、大肠经


主治病症

清热解毒,消痈,下乳舒筋通脉。用于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乳汁不通湿痹拘挛


用法用量

内服,煎汤,3~12克(鲜品 30~60克)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煎水洗或研末调敷。


使用注意

气虚,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忌服。


炮制方法 

拣净杂质,去毛,洗净,润透,切片晒干。

雷公炮炙论》:凡使漏芦,细锉,拌生甘草相对蒸,从巳至中,去甘草净拣用。


性状鉴别

本品呈圆锥形或扁片块状,多扭曲,长短不一,直径1~2.5cm。表面暗棕色、灰褐色或黑褐色,粗糙,具纵沟及菱形的网状裂隙。外层易剥落,根头部膨大,有残茎及鳞片状叶基,顶端有灰白色绒毛。体轻,质脆,易折断,断面不整齐,灰黄色,有裂隙,中心有的呈星状裂隙,灰黑色或棕黑色。气特异,味微苦。


产地

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地。


漏芦的故事

相传东北松花江畔住着一位女大夫,女大夫不仅医术高明,而且心地善良,经常给松花江两岸的百姓免费送药治病,深得百姓的爱戴。 

 一日,女大夫上山采药的途中,遇到一位患乳痈(乳腺炎)的患者。女大夫看到患者痛苦的表情,便上前主动为她看病。在看病的过程中得知,这位妇女刚刚做了母亲,由于乳汁排出不畅通,导致了乳腺炎,而她的孩子由于没有乳汁可吃,饿得哇哇直哭,面黄肌瘦的,这位妇女也是急得在那哭泣。女大夫知道,如果不赶紧将这位妇女的乳痈治好,那么她的小孩就会有生命危险。于是,她看了看刚采的药材,但是没有发现能治疗乳痈的药,正在焦急之时,她看到路边有一种开着紫色花朵的植物。于是,她便随手将这个植物拔起,放在嘴里尝尝是苦味的。她想到,中医里很多味苦的药都能治疗火毒壅盛的疾病,便将这种草药连根捣烂敷在患处。并嘱咐这位妇女回去按照她的方法将这种草药外敷和煮水喝,没几日这位妇女的乳痈就好了,而且乳汁也通畅了,比以前的汁水更多。    

  女大夫得知这种草药有治疗乳痈和通乳的功效,便欣喜若狂,以后凡是遇到这样的病人,用这种草药来治疗都有效,便称这种草药为“漏乳”。后人觉得这个名字不雅,便改其谐音称为“漏芦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