净化蓝耳要认准“一病两证”—(二)蓝耳病毒的传播与症状
作者:赵浩 日期:2023/6/9 15:36:35
净化蓝耳要认准“一病两证”(连载)
(二)蓝耳病毒的传播与症状
1.蓝耳病毒的感染过程
健康猪群吸进去弥散在空气中的蓝耳病毒后,先突破呼吸道黏膜表面纤毛系统的排斥,再躲过杯状细胞所分泌的粘液的包裹,劫后余生的病毒直达肺脏底部,与唾液酸黏附素结合后,寻找肺泡巨噬细胞的CD163受体,经该受体介导,通过内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内大量复制。通常感染蓝耳病毒后的12小时,即可通过排粒方式从肺泡巨噬细胞中释放完整的病毒粒子。大量病毒进入血流和其他组织,在感染的24小时会出现病毒血症,但此时受感染猪并没有临床症状表现。至到病毒引起炎症反应而产生大量的促炎性细胞因子,才出现轻度发热(39.8℃~40.5℃)现象。
感染后的7~10天,病毒载量达到极值,患猪40%以上的肺泡巨噬细胞被破坏,淋巴组织呈现衰竭状态,开始出现短暂的高热、嗜睡和厌食等症。同时,虽然蓝耳病毒本身不会导致免疫抑制,但大量免疫细胞遭到破坏,一些常在菌、共栖菌等条件致病菌开始兴风作浪,引起继发感染。兽医临床上,最常与蓝耳病毒造成混合感染的病原,包括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、副猪嗜血杆菌、链球菌及附红细胞体、支原体等病原。
2.蓝耳病的流行特点
自然界只有猪会感染蓝耳病毒,该病发生后传播迅速,基本上是海陆空全覆盖,即可通过飞沫或气溶胶空气传播,也可通过唾液、尿液、粪便等水平传播,还可通过母体垂直传播,低温、阴雨高湿天气更促进病毒传播。生产实践中发现,蓝耳病毒感染猪场第一次发病后,经数月可重复感染,蓝耳疫苗停免后的8~10个月易全场爆发蓝耳病。
3.不同阶段猪群发生蓝耳病后的临床症状
(1)母猪
① 精神萎靡型:患猪反复发热、打针就吃药停就犯,食欲不振,喜卧嗜睡,腹式呼吸。
② 经典型:少数(1%~5%)母猪耳朵发青,气温越低青色越重,气温升高青色变轻。
③ 一过性血斑型:患猪腹下突然出现鲜红色血斑,几天后自动消失,食欲减退、嗜睡。
④ 繁殖障碍型:母猪群短期内突然集中出现屡配不孕、流产(胎衣密布血泡)、死胎(临产前死亡,脐带根部变粗)和弱仔。荷兰的判断标准为:母猪的死胎率至少20%、流产率至少8%、断乳死亡率至少26%。
(2)初生仔猪:
① 生后2日内出现顽固腹泻,用药减轻不用药就拉稀,兽医临床也称为产床腹泻;与轮状病毒的区别是后者快速导致患猪消瘦、脱水、死亡,腹下无肉眼可见变化。
② 把患猪耳朵向前压,耳根部暗青色;与典型慢性猪瘟的区别是后者出现耳尖蓝紫色或干性坏疽。
③ 患猪全身毛色灰暗;与一般拉稀脱水区别是后者毛色为暗褐色。
④ 患猪从左侧倒数第二个乳头开始,乳头根部发蓝;与温和型猪瘟区别是后者腹股沟淋巴结发黑。
(3)保育猪:
① 倒提患猪后腿,后档被毛稀疏处皮内出现血凝性坏死点(蓝紫点),严重时弥漫至耳部甚至全身,有的腹下有黄褐色锈斑。
② 患猪无继发感染时,体温一般在41℃以下,皮毛灰暗、腹式呼吸,个别猪眼脸水肿,有的可见耳尖呈蓝色。混合有圆环病毒时,可伴有毛焦吊枯、腹泻和渐进性消瘦等。
(4)育肥猪:
① 经典蓝耳病毒毒株感染时,患猪耳朵黑青、咳喘;变异蓝耳病毒毒株感染时,耳朵发红变厚,耳根部皮肤易脱落,严重时破溃(高热病前兆)。
② 蓝耳病毒和其他病原(如副猪)协同作用,会引起100日龄左右架子猪呼吸系统综合征,而不表现特征性蓝耳病外观表现,此时的蓝耳病称为基础病(卢惟本)。